港口固定式吊机是港口货物装卸、搬运的核心设备之一,其“固定式”特点(安装在固定基础或结构上,作业范围相对稳定)使其适用于特定场景。以下按作业功能、货物类型和港口区域分类,详细介绍其主要应用场景:
一、按作业功能划分的应用场景
码头前沿货物装卸
作为码头岸线的核心装卸设备,负责将船舶(集装箱船、散货船、杂货船等)上的货物吊装至码头前沿的运输工具(卡车、拖车、火车),或反之将陆地货物吊装上船。
例如:集装箱码头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(岸桥)是典型的固定式吊机,沿码头岸线轨道运行(虽有移动轨迹,但基础固定于码头岸壁),专注于集装箱的船岸转运;散货码头的固定式岸壁起重机则用于煤炭、矿石等散装货物的船岸装卸。
堆场货物堆存与转运
安装在堆场固定位置,负责将码头前沿运来的货物(如集装箱、钢材、件杂货)堆存至指定区域,或从堆存区调取货物至运输工具(如火车、集卡)。
例如:集装箱堆场的轮胎式龙门起重机(RTG)虽可在堆场移动,但部分大型堆场会采用轨道式龙门起重机(RMG),其轨道固定于地面,属于固定式范畴,用于高密度堆存集装箱;件杂货堆场的固定塔式起重机则用于钢材、设备等重物的堆码与转运。
港口内短途物料搬运
在港口特定区域(如港池、仓库与码头之间)承担短途、定点的物料转运,尤其适用于重量大、搬运频率高的场景。
例如:化肥、粮食等袋装货物的仓库与码头之间,可通过固定式悬臂吊机实现货物从仓库直接吊装至运输车辆或船舶,减少中间环节。
二、按货物类型划分的应用场景
集装箱装卸
是集装箱港口的核心应用场景,岸边集装箱起重机(岸桥)安装在码头岸壁,通过伸缩臂和吊具实现集装箱的船岸装卸,配合堆场的轨道式龙门起重机(RMG)完成堆存,形成“船→岸桥→集卡→RMG→堆场”的完整物流链。
特点:需满足高装卸效率(单台岸桥每小时可装卸30-40个集装箱)和大作业半径(覆盖船舶甲板全宽)。
散货装卸
适用于煤炭、矿石、粮食、砂石等散装货物的港口作业,常见设备为固定式带斗门机(吊臂端部装有卸料漏斗)或抓斗起重机。
例如:在煤炭码头,固定式吊机通过抓斗从散货船抓取煤炭,经漏斗卸至码头皮带输送机,再转运至堆场或火车;粮食码头则通过专用吊具(如吸粮管配合吊机)实现散装粮食的无尘装卸。
件杂货与重大件装卸
针对钢材(钢板、钢管)、机械设备、集装箱以外的成件货物(如袋装、箱装货物),以及大型设备(风电叶片、桥梁构件等重大件),需使用固定式塔式起重机或门座起重机(部分门座吊为固定式基础)。
特点:这类吊机通常具备大起重量(可达数百吨)和灵活的变幅、回转功能,能适应不规则货物的吊装需求,例如在重型设备出口港口,固定式吊机可精准将数十吨的机械吊装上船。
液体货物辅助作业
虽液体货物主要通过管道和泵组装卸,但固定式吊机可辅助完成相关设备的搬运,如吊装油罐车的连接软管、检修码头的输油臂等;在液化天然气(LNG)码头,固定式吊机还可用于吊装低温储罐的附属设备。
三、按港口区域划分的应用场景
码头岸壁区域
直接与船舶对接,是港口货物“内外贸”转换的关键节点,主要部署岸桥、岸壁式门座起重机等,作业范围覆盖船舶甲板至码头前沿,承担第一环节的装卸任务。
后方堆场区域
用于货物的临时或长期堆存,部署轨道式龙门吊、固定式悬臂吊等,负责将岸壁运来的货物按品类、目的地分类堆存,或根据运输计划将货物从堆存区调至出港运输工具(火车、集卡)。
港池与内河岸线
在中小型港口或内河港口,由于船舶吨位较小、岸线较短,常采用固定式简易起重机(如柱式起重机),用于内河驳船的货物装卸,适用于散货、件杂货等吞吐量较小的场景。
港口辅助设施区域
如港口维修车间、仓库、集装箱查验区等,部署小型固定式吊机(如电动葫芦、固定式悬臂吊),用于设备维修、货物拆箱查验、仓库内货物上下架等辅助作业。
四、特殊场景应用
受限空间作业:在码头布局紧凑、地面承重有限或周边有障碍物的区域,固定式吊机(如壁挂式起重机、立柱式起重机)因占地面积小、安装灵活,可替代移动式设备完成作业。
高危环境作业:在易燃易爆货物(如油气码头)或腐蚀性环境(如化工品码头),固定式吊机可通过防爆改造、防腐处理,适应特殊工况,确保作业安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