码头吊机(如集装箱岸桥、门座式起重机、轮胎式集装箱吊等)是港口货物装卸的核心设备,长期在高负荷、多尘、潮湿的环境中作业,易出现各类机械、电气或液压系统问题。以下是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:
一、起升机构故障
起升机构负责货物的升降,是吊机最核心的工作系统,故障可能导致装卸中断甚至安全事故。
1.起升速度异常(过慢、忽快忽慢)
常见原因:
电机故障(如三相不平衡、绕组短路、碳刷磨损)。
减速箱齿轮磨损、啮合不良或润滑不足。
液压起升系统压力不稳定(如油泵老化、溢流阀卡滞)。
控制系统故障(如变频器参数异常、PLC程序出错)。
解决办法:
检测电机电流、绝缘电阻,更换磨损的碳刷;绕组故障需返厂维修或更换电机。
检查减速箱齿轮啮合情况,补充专用齿轮油;磨损严重时更换齿轮或减速箱总成。
检修液压泵、清理溢流阀,确保液压系统压力稳定在额定范围(如20-25MPa)。
复位变频器参数,检查PLC输入输出信号,修复程序错误或更换故障模块。
2.起升时钢丝绳跳槽、磨损过快
常见原因:
钢丝绳导轮(滑轮)位置偏移、磨损或轴承卡滞。
钢丝绳张紧度不均(多根钢丝绳时)或润滑不足。
卷筒槽磨损、变形,导致钢丝绳缠绕混乱。
解决办法:
校正导轮位置,更换磨损的滑轮或轴承;定期清理滑轮槽内异物。
调整钢丝绳张紧度,确保受力均匀;涂抹专用钢丝绳润滑脂(避免用机油替代,易吸附灰尘)。
修复或更换磨损的卷筒,作业前检查钢丝绳缠绕状态,避免乱绳。
3.起升制动失效(吊重下滑)
常见原因:
制动器刹车片磨损、油污污染或间隙过大。
制动弹簧疲劳、断裂,导致制动力不足。
液压制动系统漏油、压力不足(如制动油缸密封件损坏)。
解决办法:
立即停机,更换磨损的刹车片;用酒精清理制动轮上的油污,调整制动间隙(通常0.5-1mm)。
更换失效的制动弹簧,确保制动时能可靠抱紧。
检修制动油缸,更换密封件;补充液压油,排查管路泄漏点并修复。
二、变幅/旋转机构故障
变幅机构(调整吊臂幅度)和旋转机构(吊臂水平转动)直接影响作业范围,故障会导致吊机操作受限。
1.变幅卡顿、异响
常见原因:
变幅油缸活塞杆弯曲、密封件损坏或油路堵塞。
吊臂铰点销轴磨损、润滑不良,产生干摩擦。
变幅钢丝绳跳槽或滑轮卡滞。
解决办法:
检查油缸活塞杆直线度,弯曲时校正或更换;清理油路,更换堵塞的滤芯和损坏的密封件。
对铰点销轴加注锂基润滑脂,磨损严重时更换销轴及轴套。
复位跳槽的钢丝绳,更换卡滞的滑轮轴承。
2.旋转机构转动不平稳或无法转动
常见原因:
旋转支承(大转盘)磨损、滚道内有异物或润滑不足。
旋转电机或减速箱故障(如齿轮打齿、电机过载)。
制动系统卡滞(如电磁制动器未松开)。
解决办法:
清理旋转支承滚道内的砂石、金属屑,加注专用润滑脂;磨损超标时更换旋转支承。
检修电机,更换减速箱损坏的齿轮;检查电机过载原因(如负荷过大、电压异常)。
检查电磁制动器供电,清理制动片油污,确保制动能正常松开。
三、液压系统故障
码头吊机的变幅、伸缩、旋转等动作多依赖液压驱动,液压系统故障是高频问题。
1.液压油污染、乳化
常见原因:
港口潮湿环境导致水分渗入油箱(如呼吸阀失效、油箱盖密封不良)。
液压元件磨损产生金属碎屑,混入油液。
长期未更换液压油或滤芯,油液氧化变质。
解决办法:
更换乳化或污染的液压油,同时清洗油箱、滤网和管路;检查呼吸阀,更换油箱盖密封垫。
排查磨损的液压元件(如泵、油缸、阀),修复或更换后再注入新油。
严格按保养周期(如每2000小时)更换液压油和滤芯,使用符合标号的抗磨液压油(如L-HM46)。
2.液压系统泄漏(管路、接头、油缸)
常见原因:
管路振动导致接头松动,或油管老化、破裂。
油缸活塞杆划伤,导致缸筒密封件损坏。
阀组密封面磨损或O型圈老化。
解决办法:
紧固松动的接头,更换老化油管(优先用高压软管,避免硬管共振断裂)。
修复活塞杆划痕(如镀铬修复),更换损坏的油缸密封件。
研磨阀组密封面,更换老化的O型圈(选用耐油橡胶材质)。
3.液压系统压力不足或无压力
常见原因:
主油泵损坏(如叶片磨损、柱塞卡死)。
溢流阀卡滞在开启状态,或调定压力过低。
液压泵吸油管路漏气,导致吸空。
解决办法:
拆解检修主油泵,更换磨损部件;严重时更换油泵。
清洗溢流阀阀芯,重新调整压力至额定值(参照设备手册)。
检查吸油管路接头密封性,更换破损的吸油滤芯和密封件。
四、电气控制系统故障
吊机的自动化操作依赖电气系统,包括PLC、传感器、变频器、操作台等,故障易导致停机。
1.操作台按钮失灵、指示灯不亮
常见原因:
按钮触点氧化、接触不良,或接线松动。
指示灯灯泡烧毁,或控制回路保险丝熔断。
操作台进水(如雨天作业防护不当)导致短路。
解决办法:
用细砂纸打磨按钮触点,重新紧固接线;更换损坏的按钮。
更换灯泡和同规格保险丝,检查回路是否有短路点。
清理操作台内积水,更换受潮的线路板;加装防雨罩,避免再次进水。
2.传感器故障(如位置传感器、称重传感器)
常见原因:
传感器被碰撞、移位,导致信号异常。
接线端子腐蚀、松动,信号传输中断。
称重传感器过载损坏(如吊重超过量程)。
解决办法:
重新校准传感器位置,确保检测精度(如变幅角度传感器需与吊臂同步)。
清理腐蚀的端子,紧固接线;更换老化的信号线缆(用屏蔽线减少干扰)。
更换过载损坏的称重传感器,作业时严格遵守额定载荷限制。
3.变频器报警(过流、过压、过热)
常见原因:
电机短路、接地故障,导致变频器过流。
电网电压波动过大(如港口用电高峰期),引发过压保护。
变频器散热风扇损坏,或通风口被灰尘堵塞。
解决办法:
检测电机绝缘和绕组,修复短路或接地故障。
加装稳压器稳定电网电压;设置变频器电压保护阈值(略高于额定电压10%)。
更换损坏的散热风扇,清理通风口灰尘,确保散热良好。
五、金属结构件问题
吊机的臂架、门架、底座等金属结构长期受交变载荷,易出现疲劳损伤。
1.结构件裂纹(如吊臂根部、门架连接处)
常见原因:
长期超载作业,导致应力集中部位疲劳开裂。
焊接质量差(如未焊透、气孔),使用后焊缝开裂。
腐蚀(海水、湿气侵蚀)导致结构强度下降。
解决办法:
立即停止作业,对裂纹进行无损检测(如磁粉探伤),确定裂纹深度和范围。
小裂纹可打磨后补焊(用低氢型焊条),并进行应力消除处理;大裂纹需更换结构件。
定期对金属结构涂覆防锈漆(尤其焊缝、角落等易腐蚀部位),海边作业的吊机需用耐盐雾涂料。
2.门架或行走机构倾斜(轮胎式、轨道式吊机)
常见原因:
轨道式吊机:轨道沉降、轨距偏差过大,或车轮轮缘磨损不均。
轮胎式吊机:轮胎气压不均、支腿未完全伸出或地基不平。
解决办法:
轨道式:调整轨道水平度和轨距,更换磨损的车轮;加固地基,避免沉降。
轮胎式:按标准充气,确保各轮胎气压一致;作业前将支腿完全伸出并垫实,检查地基承载力(松软地面需铺垫钢板)。
六、安全装置失效
吊机的安全装置(如超载限制器、高度限位器、防风装置)是保障作业安全的关键,失效可能导致重大事故。
1.超载限制器失效(不报警、误报警)
常见原因:
传感器精度漂移,未定期校准。
线路接触不良或控制模块故障。
解决办法:
按周期(如每季度)用标准砝码校准超载限制器,确保误差≤5%。
检查线路接头,更换故障的控制模块;确保超载时能立即切断起升动作。
2.防风装置(锚定装置、夹轨器)失效
常见原因:
锚定销变形、夹轨器油缸漏油,无法锁紧。
风速传感器故障,未及时触发防风保护。
解决办法:
更换变形的锚定销,检修夹轨器油缸,确保锁紧可靠;作业结束或遇大风(如风速≥10.8m/s)时,必须启用防风装置。
校准风速传感器,确保超过安全风速时自动报警并切断行走动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