港口固定式吊机(如门座式起重机、岸桥、场桥等)作为重型特种设备,其检修周期需结合设备类型、使用强度、作业环境及行业规范制定,通常分为日常检查、定期检修(包括月度、季度、年度)和大修,具体周期如下:
一、日常检查(每日/每班)
频率:每次作业前、作业中及作业后由操作人员或维保人员进行。
重点内容:
关键安全装置:限位器(起升、变幅、旋转限位)、超载保护器、紧急停止按钮是否正常。
传动与制动系统:制动器间隙、制动片磨损情况,钢丝绳(有无断丝、锈蚀、跳槽),滑轮(有无裂纹、磨损)。
连接部位:地脚螺栓、各结构件连接螺栓是否松动,销轴有无窜动。
液压/气动系统:管路有无泄漏,油位、气压是否正常。
电气系统:电缆有无破损,控制按钮、指示灯是否灵敏。
目的:及时发现即时性问题,确保当日作业安全,避免带病运行。
二、定期检修
1.月度检修
频率:每月一次,由专业维保团队执行。
重点内容:
润滑系统:对各转动部位(轴承、齿轮、销轴)按规定加注润滑脂/油,检查油路是否通畅。
制动系统:全面调整制动器(包括起升、变幅、旋转制动器)的制动间隙,测试制动效果(如重物静态制动是否下滑)。
结构件:检查吊臂、门架、车架等金属结构有无变形、裂纹,焊缝有无脱焊。
电气元件:清洁接触器、继电器触点,检查接线端子有无过热痕迹。
液压系统:检测液压油污染度,更换堵塞的滤芯,紧固液压管路接头。
2.季度检修
频率:每3个月一次,结合设备运行记录针对性检查。
重点内容:
传动系统:检查减速器油位、油质,有无异响或渗漏;齿轮啮合间隙是否超标。
金属结构:对受力关键部位(如吊臂铰点、门架支腿)进行外观探伤,重点检查应力集中处有无裂纹。
钢丝绳与卷筒:测量钢丝绳直径磨损量(超过10%需更换),检查卷筒绳槽有无磨损、钢丝绳固定端是否牢固。
安全保护装置:校准超载保护器、限位开关,确保精度符合标准(如超载保护误差≤5%)。
行走机构(如门座式吊机):检查车轮轮缘磨损、轨道有无变形,行走制动器同步性。
3.年度检修(年检)
频率:每年一次,需由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或企业专业技术团队执行,部分项目需停机检测。
重点内容:
结构件检测:对主要受力结构(吊臂、主梁、立柱)进行无损探伤(超声波、磁粉探伤),排查内部裂纹。
液压与气动系统:全面检测液压泵、马达、油缸的性能参数(如压力、流量),更换老化密封件;清理储气罐,检查气动阀组。
电气系统:绝缘电阻测试(电机、电缆绝缘电阻≥0.5MΩ),PLC程序校验,更换老化电缆和接触器。
安全装置全面校验:包括风速仪、防碰撞系统、缓冲器等,确保符合《起重机械安全规程》(GB6067)要求。
性能测试:空载和额定载荷下的运行测试(起升、变幅、旋转速度,制动距离等),验证设备参数是否达标。
三、大修(根据设备状况,通常5-10年一次)
触发条件:
设备运行达到设计寿命的50%-70%(如岸桥一般8-10年大修一次)。
关键部件(如减速器、轴承、金属结构)出现严重磨损或疲劳损伤。
年度检测中发现影响安全的重大隐患(如结构件裂纹扩展、传动系统效率下降超过20%)。
内容:
核心部件更换:如减速器整体更换、钢丝绳卷筒修复或更换、大轴承(旋转支承)更换。
结构件修复:对变形结构进行矫正,裂纹部位焊接补强(需符合焊接工艺标准)。
系统升级:电气控制系统更新(如老旧继电器控制升级为PLC控制),安全装置换代(如增加智能监控系统)。
全面拆解清洗:对所有部件进行解体检查,更换易损件,重新装配调试。
特殊情况:增加检修频次
若设备存在以下情况,需缩短检修周期:
作业环境恶劣(如高温、高湿度、多盐雾的港口,腐蚀加速部件老化)。
使用强度高(如每天作业16小时以上,远超常规8小时工作制)。
发生过轻微故障或事故(如超载、碰撞后,需增加针对性检测)。